关灯
护眼
字体:

伊朗表象下复杂交叉利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俄罗斯在中东的做法和中国在朝鲜的做法基本上一致,只是俄罗斯有时力不从心。基本上可以看出,普京以来,俄在中东问题上的做法都是积极主张在多边合作基础上构建控制世界进程的可靠机制,热心参与中东等热点地区问题。目的是通过形成“各大国参之间不同利益的制衡、利用各种矛盾,削弱美国,以凸显自身的作用。

    首先,俄罗斯加大了对中东地区事务的介入。冷战后,俄罗斯在其对外战略制定和实施中,逐渐把重返中东,作为其大国形象和影响恢复的一块基石。基于俄罗斯与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海湾地区构成对俄罗斯地缘安全的次近距弧。次近距弧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南大门包括南高加索和里海等地区的国家.而俄罗斯在这些国家都保持着传统的影响力。此外,俄罗斯为其经济复兴和发展的国家目标也要求与世界上能源蕴藏最为丰富的中东地区发展关系。尤其是俄罗斯与美国视为“失败国家”或被列为“暴政据点”的国家诸如伊朗等开展核能源技术的合作以及高科技武器的军售活动。这些在美国看来,都成为与之争夺中东主导权、削弱美国在中东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因素.最为明显的例子,2006年初,巴勒斯坦议会选举中,美国一直视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哈马斯”赢得胜利。美国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而俄罗斯立刻承认了哈马斯的合法地位,还邀请哈马斯领导人在访问俄罗斯。而对于最为敏感和激烈的伊朗核问题,俄罗斯邀请哈马斯和在伊朗核问题的斡旋都说明,俄罗斯在中东和里海地区具有灵活而且强硬的外交手腕。而事实上,普京上台的时候,就主张俄罗斯在中东和里海地区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国内经济情况的好转、外汇储备的增加,作为能源输出国的俄罗斯越来越有底气地实现这一标。

    地缘上:苏联解体后,从加盟共和国分离出去的独联体、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因军仍是俄罗斯力保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国家和高加索国家的利益是关乎其兴盛的核心利益,构成了俄罗斯的“近距弧”国家。而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如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国家则构成了对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包围的“次近距弧”。“这里不稳定的进程,有直接影响高加索和中亚局势的危险”。这决定了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是不可能抽身事外。

    2001年俄伊就达成一个为期十年的双边关系框架的基本条约:《关于俄罗斯和伊朗两国相互关系基础及合作原则条约》。会晤中,普京说“出于经济原因,俄罗斯对与伊朗

    进行军事合作很感兴趣。”他还表示,俄罗斯将废除与美国达成的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协议,开始向伊朗出口武器。此时表明俄美在伊朗问题上的对立开始公开化。

    当然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俄罗斯是决不不希望伊朗真正生产出核弹来的。而且俄罗斯要完成真正复兴也是不可能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完全决裂的。从2005年开始俄罗斯连续出台三个方案来解决伊朗问题,虽然最终都没有成功,但是这表现出这样一种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后果:那就是最后俄罗斯,中国和欧洲会走在一起,一面俄会坚决遏制伊朗生产核弹,一面又会强硬反对美国动武,要求多边会谈解决。

    3,中国的“西进和东缓”

    位于地图上,我们俯视中国,从一直以来中国的主导的朝鲜“六方会谈”,在全国新闻中淡化台湾,和俄罗斯边界的堪定,以及最近的*“融冰之旅”的访日,中日东海的和谈,南海的暂时搁置争议都表明,中国在这个新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是“缓和东边”;这个缓和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战略上的“向西挺进”:因为此时最后也是最好的介入中东的机会,欧洲,俄罗斯都行动了,若中国还是一直怕这怕那,那只怕到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中国的衰败也就到来。当然在高瞻远瞩的胡总身上是不能让它发生的。中国的“西进战略”,包括了“中亚,和中东”遮两大块。事实上为了应对美国人的威胁,我们也不得不包括这两块。

    “西进”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三游接通”战略:这包括计划下游建立缅甸军港,在缅甸建立从印度洋直通中国的输油管道,以及风传的“泰国运河”;中游是帮助巴基斯坦建立建立瓜达尔港,陆地上通过巴基斯坦建立伊朗直到中国的战略输油管道;上游是俄罗斯直通中国的石油管道,以及已经建成的哈萨克斯坦直通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这些管道可都是千万吨级的战略级输油管道,在新世纪将会源源不断为中国的经济奇迹输送“庞大得吓人的血液”。

    上合组织就是一个明显针对“这个西进战略”的产物,他主要是为中俄建立起一个包括中亚各国的安全稳定弧,这是中亚这一块。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的“西扩”,据说是为了对抗和警告美国人的北约“东扩要有限度”!不能无限度牺牲中俄的地缘战略空间。

    而在中东这一块,现在对中国作用和影响最大的就剩下一个“伊朗”,伊朗属于西亚范围,但同时又属于中东地区,地缘上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其对中国的影响:首先中国在崛起的初期,可以插手欧亚事务,战略空间的关键就是中东一波斯湾一中亚这一美国尚未完全掌控的“动荡地带”。而在历史上中国又是唯一打败过美国的国家,而且是2次,算上蒋介石那么就是3次,美国一直对此是耿耿于怀的,不把中国困住手脚,他迟终是不会放心的。

    随着在越南战争中的再次失败,美国认识到对中国实施真正的军事征服的可行性很小,所以美国开始了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主要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中国接受西方的各种思想,著名事件就是1989北京“××事件”,并且和平演变至今仍然在继续。中国新疆地区是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原旨主义输出的主要对象地区之一。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东突”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在新疆地区以及我国西部中亚的几个国家,美国释放关在“关塔那摩”的中国恐怖分子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美国如果占领伊朗,建立起军事基地,那么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将会形成。美国会采取在他国国内培育反政府武装,达到分裂这个国家的目的,从而给美国机会参与到中国国内纷争,达到削弱中国甚至是分裂中国的目的。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土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首先是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是大国长久以来被争夺的地区。阿富汗处于欧亚的心脏地带,是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地带,是一个桥梁,现在美国控制了阿富汗,对伊朗和中国都构成直接威胁。如果美国实现对伊朗的战略性控制,那么在中国西部地区将失去一个天然的有效屏障。美国可以直接通过印度洋,从陆上经伊朗和阿富汗以及中亚的几个国家对中国直接构成威胁。

    一开始中国是小心翼翼的试探这进行自己的战略的,并没有表现出太为显眼地参与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但在欧盟,俄罗斯,美国与伊朗都无法在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方案的基础上,中国对该事态开始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在国际社会上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中国在伊朗核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也反映了中国在平衡其国家利益和在国际上要充当负责任大国之间关系的能力。。2006年年初,伊朗就表示和中国共同开采伊朗的石油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谈妥技术问题就可以了,这就表示,中国可以在伊朗开采石油,只是怎么开采,每年开采多少等问题。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解决伊朗问题的一个主体。

    对于这其中的中国自身崛起的客观需要“比如需要石油,需要友善的霍尔木兹海峡”之类的就不谈了,因为中国跟中东各国都保有良好的关系,且一直以来中国不称霸的作风,使得在国际社会的主观上,特别是现在的中东伊朗的期待,中国是一个“有实力而又对中东地区无称霸企图国家,中东需要他的介入”。一方面对美国在中东的称霸,和欧洲,俄罗斯起到制衡限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利于解决中东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分歧,维护地区内和平。

    本来伊朗对亚洲地区的大国抱有希望的是有三个的,那就是“中日印”,新世纪刚发生伊朗核危机的时候,伊朗外交部长哈拉齐和石油部长赞加内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访问中,日,印的。当时确实收获甚丰,印度人得到了联合开采伊朗位列世界储量第一的天然气田(southpars)的权力,并计划修建条从伊朗南部通向印度中部拉贾斯坦的长达2700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而日本得到了觊觎已久价值30亿美元的伊朗西南部阿扎德日油田的开采权,该油田是中东最大的油田之一,蕴藏260亿桶原油;中国则得到开发伊南部亚达瓦兰油田和从伊朗购买人量液化天然气总价高达1000亿美元的合同,赞加内访华时表示,伊朗将扮演坚定高效的油气供应商角色,以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不过很可惜,印度和日本都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些已经得到的利益当然是因为美国施压,对印度而言,现在的国际环境和情况非常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不敢得罪美国,甚至为了拼命向美国靠拢,可以放弃一些暂时的利益。印度非常清楚和美国反面的后果,这促使印度作出保守的做法。而日本在坚持了许久之后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印度那喊了半个世纪的世界强国地位是个笑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真正具有世界强大国地位的也就是中欧俄美。因为日本因为和美国是盟国,这里先不予置评。

    美国曾经严重警告过中国说,如果中国继续和伊朗这样的国家进行能源交易,就会

    面临与美国的冲突。但是事实上这个世界是用实力说话的,中国不是印度和日本,不理美国,生意照做,而且和伊朗还越做越大。当然中国对伊朗的支持也不是无底线的,那就是“反对伊朗制造核武”。

    新时期的“一条线战略”:

    中国主导的朝鲜“六方会谈”,其实已经为国际上努力“和平解决伊朗问题”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隐约可见的希望。这是中欧俄站在一起的基础。这里我借用伟大的毛主席曾经用过的“一条线战略”的称谓。美国的兵锋虽然非常强大和凌人,但是这个世界通常都是“柔克刚”,机遇多边会谈以形成大国利益交叉为主要目的“中欧俄”,在此处和伊朗一起成为“一条线”,当然这条线不是直的,而是柔而曲折的,刚好足够捆住兵锋即足够。

    4,欧洲的“热心和执着”

    因为伊朗的缘故,可以说——美国已经主导了中东,但仍未“掌控”中东,这是其他几个棋手的机会所在,如果说美国搞定了伊朗,那就是真正“掌控”了中东,其他棋手也就没有所谓的参与的机会了。借此机遇,欧盟明显加大对中东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投入,意欲在中东问题上有所作为。

    作为欧洲核心的“三架马车”法德英都是不希望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和国安理会的,同时又都在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类似伊拉克问题的冲突。法德英的调解是出十欧洲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而不是与美国默契配介唱“自脸”“红脸”。这是欧洲作为一极参与伊朗问题的前提。伊朗核问题出现后,欧洲国家反应很快,法德英三国外长立即联合访伊,为化解危机进行斡旋。在伊朗核问题上,欧洲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但不反对伊朗和平研发核能;同时主张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对和进行核查.不同意美国把此问题提交联介国安理会。总的来说,伊朗算很给欧洲面子,两次都在关键时刻做出妥协。伊朗此时与法德英合作,利用了欧美之问的矛盾,巧妙的避免使自己陷入孤立,还可以数次化解危机,争取时问,同时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另外。同时伊朗也希望从欧洲得到先进的核能技术,以此要挟俄罗斯。

    中东在地缘上毗邻欧洲,传统上被视为与欧洲隔海相望的“后院”,冷战时更是作为欧洲的侧翼凸显出重要性。其实欧洲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那就是伊朗可能对欧洲起到前沿阵地作用,就像上耳其对于美国那样,而伊朗的潜力显然人人超过上耳其这样。冷战终结,尤其是“9‘11”事件后,欧盟除了东扩之外,其南下和建立“环地中海共同经济圈”的步伐也在加快,这使中东战略地位愈发突出,中东在欧洲发展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欧盟和美国相反,和俄罗斯基本上做法相同,那就是在习惯和做法上更重视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作为一种平衡美国的利益介入,为此甚至不惜得罪以色列。从根本上说,中东牧关欧盟的切身利益,这是欧盟加大中东政策力度的关键原因。中东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对于任何能源进口方而言都是不小的诱惑。阿拉伯国家富有的“工业血液”对欧洲不含是巨大的诱惑。欧盟目前能源供应的一半依赖进口,而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约占其总进口量的40%。欧盟官方估计,到2030年,欧盟能源进口的比例将攀升至70%,而就专家分析,以目前中东地区的石油储存状况看,阿拉伯国家仍将是满足欧盟石油的主要供应地,故而,欧洲在能源上对中东的依存度将更严重。

    同时欧洲和伊朗有很深的传统关系,伊朗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欧洲在伊朗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有2000万穆斯林人口,主要集中在法德英三国,伊斯兰教的影响在欧洲巨大。这些都是欧洲必须考虑这因素。欧洲希望向伊朗输出核能技术,同时加强欧洲和伊朗在油气方面的交流,这对欧洲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利益主导了各自的走向,从俄罗斯参与伊朗核电站建设一年挣10个亿美元,可以看出其中的核能蛋糕是如何的吸引人,这还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工业交易)!也对欧洲避免美国一国独大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美国是非常渴望完全控制伊朗,不惜动用武力,最终完成自己的全球霸权战略。但是这和三极的“中,欧,俄”各自的全球战略,毫无疑问都同时发生“技术性碰撞”,这使得美国独立发动进攻伊朗的战争是不太可能,但是边打边闹,打打谈谈,颠覆制裁则是一定的了。现在全球来到了这个蕴含着权力重组的机遇和命运之前,究竟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全球都在等待。

    我写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中国,你的机会来到了!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