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一八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引

    七律/时事感言

    文/落草堂主

    莫使青春迷短笛,南天风雨尚凄清。

    锦衣高阁谋旧事,铁甲东山练旧兵。

    五十年来身不立,三千里外剑长鸣。

    忍看四海升平日,记取中华应有名。

    七绝/哈日

    文/天海诗情

    家事凄迷堪动容,当年豆荚迭逢凶。

    春风竟度东瀛国,争道拈花制毒龙。

    一

    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一根快要穿过76年光阴的钢针,扎在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心头。世事云谲波诡,江河不舍昼夜。曾经代表了农业文明巅峰的古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工业化的大潮惊涛拍岸,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急流又悄然涌至。真正有思辨习惯的同胞心中自然卷起了“千堆雪”。中国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在料理自家自留地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睁圆眼睛,从全球的大棋盘中寻找自身的坐标,与共同挤乘物质快车的地球村村民展开竭精耗智、旷日持久的艰苦博弈。

    相信天朝上国的迷梦已经随着鸦片战争的浓烟消褪、震裂成碎片。相信我们那时目击这一惨变的祖先的惊呼奔得肯定比碎片的哭喊还快。当然,不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从“盛世”里捕捉出危言的征兆。例如,当时居庙堂最高位的天子就并无半点天资,还在忙不迭地点头,颔首赞同属下对“肘腋之患”所持的定见。让我们记住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吧。林公的眼光,诚如他人所议,囿于地主阶级先进分子的视野,没能更进一步,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作出全局性地总揽。“莫使青春迷短笛”,他戏剧性般地跳出了生长土壤的束缚,在一片乌烟瘴气中“独立寒秋”,卓而不群。“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把一块生铁淬炼成了精钢。离开了这把炉火,林公还是那个才思敏捷的林公,但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恐怕他就只得泯然众人矣。“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林公的襟怀可见一斑。“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斯境界在文人骚客中是极其罕见的。自然,这不是全赖炉火之功,但除开文字上的炉锤之妙,它肯定与一个人的品性﹑节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祖国的反哺之情便在不知不觉中树起了一道不为风动的垂直墨绳。

    灾难深重的中国在近代吃尽了苦头。沿袭下来的闭门造车行为有着超忽寻常的惯性,衮衮诸公夜夜在枕上梦着祖宗的威仪,笑脸还在夸张地放大。嘴角,咧到耳朵,竟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痛楚扯动思索远虑近忧的神经,哪怕只有一根。当西方列强假船坚炮利嚣张而来时,“虽远必诛”这个从唐朝开始沉睡的词语仍然没有被憾醒。也许,它也正在梦里数着指头,提醒自己,自己在历史上还风光过几次。而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止于对西方来的怪物善于役使冒着滚滚黑烟的怪物的混沌认识。后来,我们知道了,那叫火车,train。西方,在当时中国人的眼中,是一具用无数细枝末节的感性印象拼凑糊起的脸谱,清晰中透出更大的模糊。还记得莫高窟的悲剧吗?读读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最能体现水准的领域,西方已经开始了对中国进行把脉。尽管,它从头到脚都弥漫着恶意。这种探询由来已久,到了一位近代欧洲大家那里,就切换成了中国是一具徒有神秘色彩的木乃伊。这又是何等地一针见血!

    狞笑者们,已经把懵懂的东方睡虫用外科医生般的眼神打量了个仔细。“可以动手了”,他们吹了声响哨,穸簌的脚步声便趁着暗夜,抵达在绵长的边境线上,海岸线上。急促的鼻息中,塞满了兴奋﹑猜想﹑残忍和跃跃欲试的激动。

    二

    其实,当时的中国,不只对西方缺少必要的了解,即使是对一衣带水的邻邦,祖先也是在隔岸观雾——氤氲中的自足者难以用精确的目光观察世界。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积累。近代中国在屈辱的河水中挣扎。起初,大伙还以为本钱雄厚,我们,只是不慎陷入了一个浅坑,颇有点“龙游浅滩遭虾戏”的味道。终于,当一切试图摆脱的想法落空后,剧烈的不适应变成了“熬吧”的念头。中国的封建时代坍塌了,击起漫天尘雾。外国殖民势力不断蚕食着这块贫瘠而丰腴的土地,而国内的道台﹑老爷还准备把一个隆重的葬礼越长,最好像拉面一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