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瓷器的最后一个工序入窑烧制虽然仅仅作为最后一个成品的步骤,但是这个环节却是整个瓷器制作的关键步骤。
入窑烧制的质量决定了最终出品的瓷器的品质和外观,熟练的瓷匠能够通过瓷窑上的一些特征来判断瓷窑的温度和烧制的程度,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决定是否可以开窑取瓷。
虽然最终的结果都是用火来煅烧成型的瓷坯,但是不同的工匠或者地域,使用的瓷窑也是不一样的。
按照形制来细分的话,窑炉主要分为馒头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形制。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
而陈师傅他们这右河地界上的瓷窑,大多都是北方最常见的馒头窑。
好在租界这边的瓷器烧制不似南方那么发达,右河岸边跑断腿都找不出超过三个瓷窑来,甚至整个租界算下来瓷窑的数量一只手也能数的过来。
毕竟烧制瓷器需要控制温度在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所以瓷窑通常都是建在城外,或者说是百姓不那么密集的地方,老城墙根那边有几个比较大的瓷窑,陈师傅就准备先去那几个瓷窑打探一下情况。
瓷窑一般是不让外人进入的,于是瓷匠赵金龙将陈师傅领到了瓷窑外面不远处,靠近右河的一个茶水摊上,要了一壶茶,准备坐下来慢慢说。
赵金龙是右河这边最近的一个瓷窑的瓷匠,手艺了得,据说他由打十二岁开始就一直浸淫在制坯烧瓷的技艺之上,到现在已经渐入炉火纯青之境,烧瓷的时候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不光是从外人眼中,就连赵金龙的徒弟也是觉得他在烧瓷的时候精神有些魔怔。
赵金龙在制坯的时候,整个人坐在那里就好像入定了一般,任旁人谁喊他都宛如没有听见,压根不带搭理你的。上回有个赵金龙的同乡从老家带来消息,说赵金龙的爹过世了,让赵金龙赶紧回去奔丧。
但当时那同乡来的不是时候,正好赶上赵金龙在制坯,任凭同乡在他耳边磨破了嘴皮子,赵金龙都是没听见一样,根本不管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给那同乡气得不行,破口大骂赵金龙个不孝子云云,整个附近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了。
直到赵金龙做完这一窑的瓷坯之后,他才发现同乡的存在,他还纳闷儿呢,是谁给同乡气成这样?
最后,当同乡气鼓鼓的告诉赵金龙他爹已经去世了的消息,赵金龙那真是哭得不能自已。到这,同乡才真正相信赵金龙徒弟所说的,赵金龙不是故意不搭理人,实在是坐在那里开始制坯之后,赵金龙的耳朵就听不见其他的声音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瓷器圈的朋友给赵金龙送了个绰号,叫“疯子”,说他做起瓷器来,就更疯了差不多。
其实,早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专精的手艺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